首届“文化中国”微视频征集评选活动结果揭晓

由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中国文化馆协会、文化共享工程山西、浙江、安徽省分中心共同主办的“文化中国”2015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微视频征集评选活动总结会议,于9月29日在山西太原成功召开。

微视频作为当下网络时代一种主流的视频形式,因其微时长、微投入、微制作、快速传播且互动性强的草根特性而深受各界推崇,能更好地满足基层群众对文化内容建设的需求。鉴于此,文化共享工程自2015年7月策划启动首届“文化中国”微视频征集评选活动,历时5个多月的时间,从全国各省包括港、澳、台地区共征集到923部符合申报要求的微视频作品,经过层层评选,专家评审委员会从众多报名作品中选出了50部优秀作品入围,并最终评出包括最佳剧情作品、最佳纪录片作品等在内的8部获奖作品。在总结会上,“文化中国”2015微视频征集评选活动评委会副主席云贵彬揭晓了评选结果:

·由安徽省图书馆推送的作品《水墨宏村》获得本次活动最佳摄影奖;

·由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学院推送的作品《泸洲油纸伞》获得最佳剪辑奖;

·由北京电影学院推送的作品《酸菜》获得最佳剧情片奖;

·由北京无限江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推送的作品《第一种爱情味道》获得最佳创意奖;

·由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推送的作品《锣生》获得最佳纪录片奖;

·由湖南省花垣县文化馆推送的《寂寨》获得最佳编剧奖;

·由北京电影学院推送的作品《有的人》获得最佳导演奖;

·由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推送的作品《硬币》获得本次活动最佳人气奖。

“入围的50部优秀作品都非常优秀,代表了很高的水平,其中好多作品甚至可以拿到国外去参奖了。”担任过诸多国际奖项评委的评委会副主席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传媒院长云贵彬,更多地从作品品质的角度对作品进行了点评,在他看来“这50部入围优秀作品,部部都是精品,就像散落的珍珠,很难取舍,在国外很多影视节目评选中,他们更在意那种原生态的呈现民族特色的作品,而像《第一种爱情的味道》和未被选入8部最佳优秀作品之中的《致母亲》、《书缘》、《小梅花的晋剧之路》,这样优秀的作品完全符合以上特点,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据悉,本次征集评选活动所选作品不仅具备广泛的地域代表性,而且题材丰富,类型多元,覆盖群众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文化人物等内容。

在“文化中国”微视频征集选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在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的指导下,各下属单位积极响应与支持,其中山西省分中心,浙江省分中心,安徽省分中心,甘肃省分中心表现突出,分别荣获最佳组织者奖。

为进一步提高各省组织群众参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的能力,激发更多人文化创作的热情,本次会议还邀请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国新教授在现场做“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专题讲座。李国新教授在讲座中全面阐释了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发展的现状,并指出在接下来的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工作中要确保资源和需求的有效对接,加快数字文化资源服务模式从有线终端向无线终端转移速度。“文化中国”微视频征集评选活动利用新型的传播方式,将“文化中国”品牌理念与基层群众的文化建设相结合,在内容建设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这种方式是值得提倡和推广的,并希望通过开展“文化中国”这类面向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多方式、多渠道地加快全民艺术普及进程。 总结首届微视频征集评选活动所带来的影响和成果,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陈胜利表示,“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工作的开展,激发基层群众参与文化创作的热情,成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同时,陈胜利主任介绍了2016年“文化中国”微视频征集评选活动方案,“2016年的征集活动将更加聚焦群众文化生活,并通过策划实施‘乡村拍手’计划,推动乡村基层的公共数字文化建设。”

作为最佳摄影作品《水墨宏村》的选送单位安徽省图书馆副馆长许俊松在会后采访中表示,“当得知所提交作品获奖时非常激动,在北京电影学院、传媒大学等那么多专业院校高水准的优秀作品参与评比还能获得奖项,非常不易。”针对2016年度“文化中国”征集活动和“乡村拍手”的具体实施计划,许馆长也透露出初步设想:“活动参与者包括:学生、农名工、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而针对年轻人外出务工较多的情况,可以和教育部门联手,对微视频感兴趣的学生进行培养。”

山西省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中心的李静主任,在谈到对下一年度微视频征集活动的展望时说,“2016年度新增的‘乡村拍手’计划更加接地气,更加能接近百姓生活,捕捉到百姓的喜怒哀乐,这样以便更好地进行资源建设。”

随着本年度活动的圆满结束,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2016年度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文化中国”微视频征集评选活动也拉开帷幕。“文化中国”2016将继续以“微视频”为载体,通过征集评选的方式面向基层群众开展全国范围内的征集活动,策划并实施文化共享工程“乡村拍手”计划,通过培养基层文化站站长的微视频制作和带动基层群众参与微视频征集活动的能力,从而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真正深入到基层的目的,树立起“文化中国”的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