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非遗 丨民间鼓乐遗珠•烟墩大鼓

“烟霞烽火越千年,墩台往事谁知晓?大地滚雷天上降,鼓乐曲曲诉衷肠。”

 

烟墩大鼓是广西灵山县特有的一种民间鼓乐,作为中国鼓文化的一种,烟墩大鼓具有独特的个性,流传历史悠久,主要形式为春节、庆丰收时擂大鼓。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烟墩镇,过年习俗之一,就是要擂大鼓。“击鼓迎春”的风俗,在烟墩已经绵延了数百年,它充满了欢快热烈的“年味”,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成为闻名遐迩、极具特色的一大民俗。

 

据说,在春节期间,走在烟墩的土地上,就会听到四周不时滚过阵阵春雷一般的声音,回响在荔乡上空。若有不解,当地人就会自豪地告诉你,这就是烟墩大鼓发出的“呐喊”。


烟墩大鼓神奇“三宗最”

 

烟墩大鼓浑身上下充满神奇的色彩。

 

1.制作最别具一格

硕大雄健的“鼓王”,全身竟然没有一颗铁钉,完全是用天然的竹木材料制成。

 

2.看似原始简单,实则复杂神奇。

古老的造鼓、蒙鼓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看似原始简单,实则复杂神奇,只有烟墩人才能深谙其中的奥妙。它的制作过程有些跟独木舟类似,鼓身成一个桶状,是用一段原木,请熟谙鼓律的工匠镂空而成,一端是鼓面一端是鼓脚,鼓脚一端只留一个直径数厘米的气孔,用来进排空气以增强共鸣。然后在鼓面一端蒙上牛皮,用竹篾拉紧,再用楔形木片插入固,就成了一面大鼓。

 

3.最会“呐喊”,最能“怒吼”的大鼓。

烟墩大鼓鼓身巨大,形体独特,在擂响时会缠身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按传统方法制作出来的大鼓,鼓声特别深厚洪亮,震撼及穿透力强,10多公里外都可以听到它的“怒吼”。